为什么我不能开始做笔记?
陷入研究笔记系统的误区
2020 年我开始关注 flomo 和少数派,不幸染上了信息 / 知识 / 笔记 / 效率 / 生产力的恶疾。具体病症在于,执着于追求一套理念超前、且完美符合自身习惯的生产力系统,包含信息管理、知识管理、生活管理等等。把精力花费了追新的工具、新的理念、以及大神们新的工作流和方法论,折腾了一天后,虽然没有做新的笔记,但在智力层面得到了满足。
我批判过一个人群,他们声称可以通过刷抖音 /bilibili 进行学习,无非是给自己的偷懒找个借口罢了。你看看这个场景,和研究笔记系统的人,何其相似。
误区剖析
病人首先有一种假象:我需要构建一个运作良好的生产力系统。为什么呢?增援未来。
- 一方面是玩具心理,构建生产力系统就像是搭房子、玩乐高一样,这个过程就是巨大的奖励
- 另一方面是过早优化,早早的开始预设,未来的我需要什么,要在今天提前准备好
对某些人而言,这种研究或许有益,但对我这个 INFP 型人格来说,却深陷其中无法自拔。我开始感到厌倦,并选择了最放松的状态 ——
丢下了一切概念,取消关注了所有相似话题的信息,不再自上而下的记笔记。5 年后,我总算把自己从绝症救了出来。
原则一:从当下的实际需求出发,从纸笔开始
假设,在知识管理领域你是一个新生儿,那就很好 —— 如果不是,尝试伪装一下。
- 千万不要去了解更多的理念、哲学、复杂工具,那会让你迷失
- 千万不要预设出一个「我需要做笔记」的任务出来,你是新生的,没有人要求你一定做笔记
如果不做笔记也能完成任务,那就不要做笔记。直到因为工作、生活或你有一个其他的目的,需要做笔记时,再开始做笔记。
这里的关键点在于:笔记是完成其他任务的过程和手段,而不是目的。
一开始用纸笔就够了,如果需要数字笔记,就从系统自带的 Notes 开始。繁琐的工具对初学者,只会带来更多的困惑。(我说的就是你 ——Notion)
有些人只使用一个 txt 文件或者一个笔记本,就把自己管理的很好。
原则二:够用就好,按需扩展
当你的笔记实践逐渐深入,可能会发现基本的笔记系统不够用了。在研究方法论之前,先自我检查一下:
- 你计划拓展的部分,已经写下了多少条笔记
- 假想一下,是否忽略掉这部分需求,也完全没问题呢
我尝试构建一个完美的剪藏系统,还要让他们流转起来。各平台的收藏、点赞、Cubox、Obsidian,不仅没运转起来、实际也没使用过几次。大多时候想找的文章我都还有印象,去对应的收藏夹里翻一翻就找到了。想不到的,大概率我都不记得他存在过。
如果确实是真需求且不够用了,可以适当做一下拓展。笔记原则、工具、方法都太多了,去定向寻找能够解决你问题的部分。这里的原则只有一个 ——
能够堪堪满足当下的需求即可,切记不要提前规划。遏制自己的好奇心和完美主义,关注实际解决的问题。
我怎么做笔记
我还没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笔记习惯,因为牵引做笔记的任务,还在波动。大概是这样的:
- 纸笔:作为画布,主要用来思考。每天翻一页
- Flomo:速记、想法、写卡片
- Obsidian:文档工具
不再刻意给 flomo 加标签,也不再刻意给 Obsidian 加双链,不再刻意整理文件,减少 MECE 执念。这样一来,少了后续整理的压力,前期记录的更多、更顺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