过一种无功利心的生活

September 07, 2025

我是在思考 为什么我不能做自己的产品 时意识到这个问题的。如果以某个功利收益为目标,我会持续陷入收益、和投入的拉扯,这个过程让我感到疲惫,甚至开始自我怀疑。

我决心过一种无功利心的生活。这意味着,我抛弃了所有外界赋予的、基于功利主义的出发点,包括钱、名、利、他人的期望。持有功利的出发点,往往有这样特征:

  1. 目标不够纯粹,或者太过纯粹。对我来说,分不清什么是我想做的、和理性认为我应该做的,增加了决策成本和行动成本
  2. 时刻计算「收益 - 投入」,短期没有对应的收益时,就容易放弃

我是一个想的太多、执行很差的人。制定一个原则,也就舍弃了一些过多的选择。这很有助于我减少无意义的「空想」,更有效的聚焦到执行上。

基于这样的原则,曾经纠结过的很多问题,都不再是问题。

  • 只做解决问题、自己会长期使用的产品
  • 只写自己想写的话题、正在思考的问题。把他们放在 blog 上,而不是社交媒体
  • 阅读目的仅在于消遣,而不是上价值的成长和学习。这里面的区别无非在于品味、口味的变化,对文本有了要求
  • 而自媒体也不再是必选项。而是取决于能否做好公开表达和交流

在我实践这个原则时,竟然有了意外收获。上半年在工作中,因为额外增加了很多工作、却没有薪资的涨幅而不满,往往消极对抗、选择刻意摸鱼。但仅收获一时快感,长期空虚。我抛开这种念头,主动沟通问题、研究解决方案、并推动上线,这更让我感到满足。

近期恰好看到李笑来的一篇文章,在106 天内、花了 213 个小时,读完了 200 万词后,讲到功利心:

更不显山不露水却实际上不可或缺的是,我完全没有任何功利心。我读书真的不是为了所谓的 “进步”。有进步当然好,有收获无法不开心,但,“有好内容可阅读” 本身就已经是足够幸福的了 —— 别无他求。我好像从小就这样 —— 但也因此反过来收获最多。

其实,功利心是最消耗体力的…… 这是最近脑科学研究成果反复证明为真的结论。功利阅读要求大脑不断权衡 “收益减付出是否大于零” —— 这是需要耗能的判断...

所以,过一种无功利心的生活,基于兴趣、好奇心、价值观,由衷的「热爱生活」,才是唯一最重要的理由吧。